两部分: 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份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
因人因地因时因地而所选药。
膏的熟制主要用麻油和铅丹两种原料。二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
医疗作用。麻油煎膏具有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等功
效。同时还具有滋润皮肤,使丹药不干,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
久的良好作用。
铅丹:又名黄丹、红丹。系由铅氧化制成。其性能杀虫、解热、
拔毒、去瘀、长肉、生肌等功用。铅丹和麻油合用制成膏,具有防
腐、防燥、保持和固定药效,便于贴用,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吸
收药物和湿润作用。
透皮吸收剂的应用 定义:透皮吸收剂(简称促透剂)系指可以加快药物穿透皮肤的
速度而不对皮肤形成严重刺激和损害的物质。 促透剂的作用机制:
主要是通过可逆性改变皮肤结构来渗透进入皮肤并降低药物经过皮
肤所受阻力,达到促进药物全身吸收或局部治疗的目的。
促透剂类型主要有: 1.天然促透剂 2.合成促透剂。 3.二元或多元促透剂。
天然促透剂: 包括萜类、精油及内酯等,如簿荷脑、龙脑、桉油及川芎、小豆蔻
提取物等。
合成促透剂: 主要有吡咯烷酮类、磷脂及磷酸盐类、有机酸及酯类和酞胺类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月桂氮酮(氮酮、Azone)。迄今为止,研究
应用最多并以此为实验参照物的仍为A-zone。
二元或多元促透剂:随着促透剂开发品种的增多及有关研究的延伸,
一些天然与合成促透剂复合而成一元或多元的促透剂也进入研究视
野,结果发现,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多元促透剂可以达到单一促透剂
无法比拟的效果,但前者并非都比后者好,主要还是与药物的溶解
性等理化性质有关。
天然促透剂:薄荷脑(薄荷油、簿荷醇)属于单萜类化合物,常用
于皮肤外用制剂中,发挥局部止痒、止病和清凉及轻微局麻作用。
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显著促透作用,一般在1%~5%范围内呈剂量效
应关系。经实验证实,薄荷脑作为促透剂单独使用可对解热镇痛药
如水杨酸、扑热息痛等,抗炎药如酮洛芬、双氯芬酸等,抗肿瘤药
如氟尿嘧啶,激素类药如曲安缩松、氟轻松、氯氟轻松等,抗生素、
抗菌药如酮康吡、替硝唑等,心血管类药如普萘洛尔等均有良好的
促透作用,可与Azone相媲美。
龙脑(冰片):也常用于局部皮肤制剂中,起凉爽、止痛、止痒作
用。有实验表明,它可增加水杨酸、甲硝唑、氟尿嘧啶的透皮吸收,
是一种有效的促透剂。
桉油:能促进马来酸噻吗洛尔、丙酸氯倍他索等药物经皮吸收,也
是一种有研究阶值的促透剂。
合成促透剂 : Azone为新型高效促透剂,其特点是对许多亲水、亲油合成药物均
有较好促运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使皮肤角质层中类脂质产
主不规则的排列和溶解皮肤类脂质来达到增加药物吸收的目的。
最近有研究表明,4-十二醇硫代吗福啉、N-十二烷-α-毗咯啉酮
和N-十二烷-2-哌啶酮对5-氟尿嘧啶和氢化可的松均具有促透
作用,且作用比 Azone强。N-乙酰脯氨酸戊醇酯对苯甲酸的促透
作用与Azone 一致 。
多元促透剂: 二元或多元促透剂有时往往会得到比单一促透剂更好
的效果。多元组合包括促透剂之间的组合,如天然或合成促透剂可
组成多元组合,助透剂如丙二醇(PG)、乙醇等与促透剂之间也可
得到良好组合。多项资料显示,多元促透剂的使用关键在于促透剂
的剂量组合,而这又取决于被透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基质环境等因
素,因此只有通过体外实验探索筛选出合理有效的组合剂量.目前由
促透剂促透的TTS制剂主要涉及激素类、抗生素类、非凿体抗炎药、
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肿瘤药、镇痛药及中药类等。虽然
有些药物经皮吸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和治疗效果,但随着
促透剂研究应用的深入和扩展,相信被称为“第三代制剂”的TTS制
剂品种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第一节 膏药的性质分类
1.黑膏药以植物油与铅丹经高温炼制成黑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
膏药。 如“川楝膏”。
2.白膏药以植物油熬炼后待凉到100°C左右,徐徐加入铅粉,则与
植物油化合。铅粉氧化作用不如铅丹剧烈,反应生成药为浅黄
色,另有部分过量的铅粉未分解,掺合于膏中,故成品一般为
黄白色,与黑膏药相比,称为“白膏药”。
如“鲫鱼膏”。
3.油膏药以植物油或含油的药料为基质与其它药料混合,称为
“油膏药”。如“丹珠软膏”。 4.绿膏药用植物油与铜化合物制成的颜色呈绿色,
故称“绿膏药”。
第二节 膏药的临床分类
1.活血化瘀类 2.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类 3.阳毒內消类 4.接骨续筋类 5.温经散寒类
1.活血化瘀类 主治跌打损伤(膏药外掺:血竭、樟脑、冰片、消炎痛)。 药物组成:生栀子60g,黄芩60g,当归40g,川芎50g,赤芍40g,
红花40g,柴胡30g,香附50g,三七粉20g(后下),
血竭40, 陈皮30g.
2.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类主治:疮、痈、疡等证。 组成:生大黄60g,板兰根40g,蒲公英90g,紫花地丁90g,
金银花50g,连翘40g,野菊花4og,天葵子30g,
败酱草40g, 七叶一枝花30g,白花蛇舌草90g,
生甘草10g。
3.阳毒內消类 主治:阳毒,即红、肿、热、痛 药物组成:天花粉150g,天仙子60g,白芷60g,乳香60g,
没药60g,大黄60g,黄连60g,黄柏60g,
姜黄60g苏木60g,赤芍30g,木通30g,大黄
甘草10g。
4.接骨续筋类 主治:骨伤 ,骨位已正,瘀肿已消,尚有淤血. 药物组成:锻自然铜120g,骨碎补60g,地龙30g,土元20g ,
制乳香20g,制没药 20g,补骨脂30g,血竭40g,
螃蟹一支,老鹰骨40g,牡蛎30g,
三七12g。
, P>
5.温经散寒类(外掺:公丁香、肉桂、消炎痛) 主治:颈、肩、腰、腿疼及损伤日久的疼痛。 组成:制川乌30g,制没药30g,附子20g,干姜20g,桂枝30g,
麻黄20g,制马钱子2g,细辛6g,威灵仙30g,独活40g,
乌梢蛇40g,白芷30g,生甘草1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