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成本
推进对标管理和加强精细化管理:
积极开展对标管理,明确标杆企业,着力分析企业当前绩效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制定改善目标,明确行动方案;深化减亏增效工程,对所有亏损企业全面解剖,一企一策减亏止亏;进一步盘活资产,推动内部资源共享,提高运行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科学评定客户信用,严格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健全客户信用档案,时刻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变动情况,加大清收力度,防范信用风险;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建立价格监控机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集中采购比例,发挥规模采购效应,严格采购过程控制和监管,实现集中采购精准化、成本化、效益化的组织与管理。
加强人工成本管控:
坚持’成本管控、效益否决’,加强人工成本监测预警和过程管控;坚持工资总额增幅不超过企业利润总额增幅,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不超过劳动生产率增幅的原则,对实发工资总额超过预算的,核减下年度工资总额预算,企业经济效益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适度减少工资总额;严控亏损企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对煤炭、钢铁去产能企业实行减人减资政策,企业无承受能力的,应当中止企业年金;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和奖惩兑现,实现员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工作业绩联动,能高能低。
认真做好加强精资金管理:
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资金集中度,减少资金沉淀,避免存贷双高现象。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增强企业资源配置优势,盘活企业资金存量,降低财务成本。保持内、外部融资的良性要在IPO 、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和发行各类债券等传统融资方式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大胆尝试新的融资品种,如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省国资委要指导省产权交易市场出台增资扩股业务操作规则,通过产权市场进行增资扩股,多方位、多角度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扩大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财务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