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明仁堂医药 2017.06.02
公司负责人对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开放、包容、严谨的管理思维,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管理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各种与中医相关的发展规划、通知等文件,要做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程度,体现大西安的政府管理水平。
1、启动区内个性化的管理条例,真正做为中医的推动者,而不是克板的实施者。
2、建立“信用制度”,大胆创新中医模式,多向中医发达地区的医堂学习,多考查,多调研,大胆放手,放宽准入门槛,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扶持经验,同时,提高行业违法成本。同时,引入第三方中医药保险服务,为中医机构及群众做好保障。
3、大胆创新制度条例以及法规,符合本地特色。如湖北的师承结业人员早就可以执业。《中国中医药法》7月1日颁布,应尽早有区内扶持中医的法规。走在制度的前面。
4、加强和加快备案制度的完善。建立传统中医协会(已民间群体为主),由协会前期审核备案项目的合理性、以及执业能力。所有中医馆加入协会管理,严格按协会要求执业。管理部门做好服务与支持。
5、提高中医药的管理和执法能力,个性化执法,真正保护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制度内的事要办好,制度外的事也能办好才是能力,这才是起到了“服务”的目的)
二、多元化发展中医药产业,形成合力:
1、政府方面:与中医相关的部门,如文化、药监、卫计委、教育等部门之间应该联合成立一个中医药联合发展办公室,集中、快速、个性化解决问题,让中医安心执业,简化管理,提高效能。
2、上下统一思维,完善学习各项中医药法规,杜绝领导层宽容,执行者克板的现像发生。
3、区内中医机构共享资源,以传承为核心,以培养为具体方法,带出一批有能力,有继承的中医师,以弥补中医人才不足。吸引更多的中医老师及优秀的中医后学到莲湖区来发展创业。同时,将名医名号中的特色疗法得以传承。
4、形成一位名医一位弟子的全新中医模式,一解决了老中医不能介入互联网的难题,二提高了师带徒的形成速度。社保部门给予弟子生活保障费用,所在医疗机构补助生活补贴。让弟子安心学习,成为后备力量。
5、借用科技的力量发展中医。全区形成中医互联网+网络统一。让全区的中医师看病简化起来,(无论我区的老中医在哪里应诊,病人信息连贯留存,形成一个资料完整的数据库)以云存储的形式积累大数据,用于更大范围的传承。也可有效的将莲湖中医特色无边界的向全球推广,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随时做好走出国门的准备。
三、加大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建设。
1、倡导和鼓励区内建立“治未病中医体验馆”。销售健康凉茶、小配方茶饮、煲汤配方、药酒以及家庭艾灸、针灸等服务项目。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以及贯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以实际行动宣传推广治未病理念。同时,担任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普及任务。
2、挖掘区内中医的经验方剂,预防和减少传染性病病的发生。与献方者利益共享。使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向医改目标迈进。
3、鼓励区内50年以上历史的中医机构在区内旅游景点建立中医文化展馆,同时承担中医治未病的建设任务,展现传统中医风貌,提高区内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的发展。
最后,要发现和认识区内优秀的中医药资源。帮助历史悠久的中医机构做大做强。全力解决平凡发展,以及信息不对等的市场现像。